资讯动态
行业动态
19日,在寻找内生动力、振兴东北经济暨新经济发展系列论坛上,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(博客)称,“十几二十年前,国内城市都在讲转型升级、结构调整,后来几乎是年年讲、月月讲,但结果总的来说非常差。要么是没有转、要么就是转错了。”
倪鹏飞认为,转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,包括经济转型、社会转型和制度转型,经济的转型受制度和城市的转型制约。目前特别强调这三个转型同步进行。城市的发展就跟人的发展一样,到了一个阶段达到一个水平,接下来还要不断的上升,那么转型实际上就是发展形式和方式的转化。“如果有停留的话,可能危机就要到来了。”
对于转型的动力,他说,这包括外部的压力,比如竞争、成本的倒逼。“如果不转型,可能外部逼迫着要转,不转不行。”还有就是内部的利益驱动,如果转型能够获得更大利益,就会主动寻求转型。不过,目前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,有一种相反的力量,而且这个相反的力量作用非常大、非常明显,使得转型变得比较艰难。
对于转型的阻力,概括来讲有三个。
一是资源诅咒,指的是资源条件好的区域,总是依赖资源,不愿意转型,或者说转型的动力受到抑制;二是后发劣势,指的是处在发展的末端,什么情况都非常不利,结果就导致了恶性循环;三是先发劣势,指的是一些区域或者城市,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在总体上成功了,就会将这种模式固定下来,不愿意再改变。因为改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,而且会损害到既得利益者群体,也就使得他们不愿意转型。
倪鹏飞总结说,综合来看,阻力对某一个城市,甚至对全世界来看,都是非常大的问题。因此,转型不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事情。
其实,在谈论转型的过程中,存在转型徘徊的情况。
倪鹏飞提到,十几二十年前,国内城市都在讲转型升级、结构调整,后来几乎是年年讲、月月讲,但结果总的来说非常差。他说,资源型城市、老工业基地城市,以及沿海城市,在过去谈转型讲得非常多,但是到目前,公认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还没有,老工业城市转型成功的也不多,沿海城市转型现在公认成功的案例就深圳一个。“这么大的一个国家,我们喊了这么多年,从区域、城市的角度观察,成功的却寥寥无几,原因可能就是前面提及的阻力。”
如果说,有些城市受阻力影响而没有转,那么另外一些城市则是转型转错了方向。
倪鹏飞说,十几年前,我本来还对东部沿海有些地区的制造业、高科技产业寄予厚望,希望他们的民营企业能够在若干年后进入世界500强,结果他们转错了,有一些制造业、高科技产业本来做得非常好,但是没有向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,反而看到房地产形势好也跟风去做房地产,出现制造业的房地产化的情况。
那该如何进行转型呢?他提到,非常重要的是,要用开放来带动,引进外部的资源、要素,外部的市场竞争。之所以这样,在于过去资源型城市是一种封闭性的转型,在城市里边内部循环,难以保证格局。形势差了谈转型,形势好了就不提了,房地产、煤炭都是如此。
值得关注的是,市场化的制度转型才是整个产业转型、经济转型的根本支撑。他认为,要转型,企业必须要有转的动力,能够获得明显利益,否则政府的规划、战略做的再好,要是不接地气的话,就会跟企业没有任何关系。
- 上一条:房企转型潮 谁该“轻”谁能“重”
- 下一条: